跳轉到

2023 回顧

年末了,想寫一些今年的回顧,主題大致是

  • 環境,探討環境的狀態、永續的進度和規範的建置;
  • 生物,物種、機制、醫療和保育的討論;
  • 數位,AI、擴充實境、演算法等等;
  • 科技,宇宙、量子、技術和數學;
  • 人文,生活、法律、都市和事件。

希臘野火後,人們餵倖存的羊喝水。
希臘野火後,人們餵倖存的羊喝水。
來源於:The best science images of 2023, Nature

來源

參照的媒體主要有自然雜誌ScienceNews明日科學公視 等等。

環境

今年最重要的事情,我認為是環境。 2023 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每條線代表歷年各月的平均氣溫,多數的月份皆在今年破了紀錄
每條線代表歷年各月的平均氣溫,多數的月份皆在今年破了紀錄
來源於:Climate heat hottest year record, ScienceNews

今年平均氣溫比 1850 年到 1900 年的平均氣溫高出 \({1.3}^\circ C\), 除了成為歷史新高, 更是即將達到不可逆的 \({1.5}^\circ C\), 其中十一月甚至突破 \({2}^\circ C\), 且連續一百多天超過 \({1.5}^\circ C\)

能量使用原料比例,化石燃料依然是主要熱量的來源。
能量使用原料比例,化石燃料依然是主要熱量的來源。
來源於:Our World in Data

高溫導致了大量的火災,進而導致本年最差的空氣品質, 不過研究發現,氣溶膠其實有助於反射太陽光和加速氣溫的降低, 換句話說,雖然火災頻繁,但是並沒有嚴重地影響地球暖化, 反過來說,淨化城市會因為氣溶膠的減少而加速暖化。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幾十年來野火造成的碳排一直在減少, 主因是森林砍伐導致森林地區的降低, 但相關的碳排規範預期未來仍會被建置。

今年野火造成的傷亡亦是歷年最高。
今年野火造成的傷亡亦是歷年最高。
來源於:Our World in Data

暖化導致冰線退縮,海平面也隨著融冰上升。

海冰線的退縮,將加速海平面的上升。
海冰線的退縮,將加速海平面的上升。
來源於:Charctic Interactive Sea Ice Graph, NSIDC

高溫加速雪蟹新陳代謝, 導致大量雪蟹死亡; 珊瑚礁因熱死亡; 位於巴西的極端乾旱導致亞馬遜河豚的死亡; 首次證明出氣候暖化會直接影響北極熊的生存; 蚊子從熱帶地區漸漸遷移到中高緯度,讓部分國家面臨前所未見的危機; 極端氣候導致 4310 萬孩童流離失所; 但人們卻更傾向居住於在海平面上升時風險更高的地區 (例如,沿岸地區),這提高了未來處理災害的成本。

自然雜誌的文章中說明了, 人體怎麼處理熱、會帶來哪些影響,最重要的是要怎麼做好防治避免熱傷害; 也在這篇文章 完整的說明氣候變遷的進展, 展示人類需要於什麼時候降到多少程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以及政策的經費分佈、使用能源比例、國家進展等等。

規範

COP28 在 2023 年底展開,相關規範的簽訂也牽動著世界未來走向。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論文討論相關展望,例如 處理塑膠的進度實在太緩慢, 預期於 2024 簽訂相關規範來加速處理、 因應綠能發展去重新調整電網的設計

COP28 的內容也耐人尋味, 高度開發國家首次願意支付金錢 幫助因其碳排而受影響的低度開發國家,儘管金額有限且「受影響」的定義仍然困難; 也首次被提及到降低食物的開發,例如肉食的減少; 也首次考慮空調的碳排

核電和再生能源的使用,被要求提高3倍。 至於台灣,儘管綠能的成長速度很快,但其於總發電量的佔比仍低, 希望 2030 可以讓綠能佔比達到 3 成

儘管部分作法仍在草擬且抽象,但也可以看到已經有很多成果, 例如澳洲今年達到負電價、 中國建構全國最大單體光伏治沙的工程。

蒙西基地庫布其 200 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成功併網
蒙西基地庫布其 200 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成功併網

2015 年的巴黎協定也首次於今年針對各國進展進行盤點, 但相關政府的政策卻仍逐步增加碳排

政府編定的政策和協定的方向仍有落差。
政府編定的政策和協定的方向仍有落差。
來源於:Global Climate Agreements: Successes and Failures, CFR

雖然正視了很多問題,但是環保仍是一條漫漫長路,最後引用一段話來總結:

化石燃料的汰除不是要或不要,而是何時。

the science is clear — fossil fuels must go, Natuer

生物

生物一直是我感興趣的主題, 了解物種的保育、生物的機制、醫療和基因的作用是一條充滿著樂趣的道路。

小鳥看著像是在責罵父母的搞笑精選。
小鳥看著像是在責罵父母的搞笑精選。
來源於:The Funniest Wild Animals In Photos, Forbes

我們先來關心一下今年針對人類的發現吧!

  • 經過了十年,歐洲花了六億歐元的人類大腦專案終於完成, 透過電腦模擬受刺激的反應,而其他國家的人腦專案仍在持續著;
  • 世界最大的人腦地圖基因地圖也在今年推出, 旨在精準定位指定的細胞和基因位置,加速醫療研究;
  • 人類的 Y 染色體的解碼完成, 因為重複性的片段,早期認為無用的染色體其實決定了很多事情;
  • 在計算人類細胞的數量時,會發現越小的細胞越多, 但是他的總質量會和那些大而少的細胞相同, 這種特徵甚至能推廣到其他生物系統上。

老鼠眼睛的顯微照,贏得了今年的 Nikon Small World 競賽。
老鼠眼睛的顯微照,贏得了今年的 Nikon Small World 競賽。
來源於:The inside of a rat’s eye won the 2023 Nikon Small World photo contest, ScienceNews

接下來是非人的生物研究。

安騰堡長嘴針鼴是極少數的產卵哺乳動物
安騰堡長嘴針鼴是極少數的產卵哺乳動物
來源於:經過60年的努力 科學家發現罕見且「會下蛋的哺乳動物」, 明日科學

以下是保育和生物機制。

醫學

醫學突破的獎項很多,因為這是很實際的科學發明或突破。

前面列舉一些我覺得有意思的突破,當然也有一些專業編輯的精選, 不過我認為最有趣的是:減肥藥物 GPL-1。 ScienceNews 也說明為什麼減肥藥在今年的盛行

數位

當紅的人工智慧,正如所有快速成名的事物,正面臨著質疑和挑戰。
當紅的人工智慧,正如所有快速成名的事物,正面臨著質疑和挑戰。
來源於:ChatGPT and science: the AI system was a force in 2023 — for good and bad, Nature

Nature 首度把非人列進年度十大優秀科學家中, 這個非人就是 ChatGPT。 並列出了五個對研究有用的 AI 工具:

  • Consensus:主題相關的問答,以學術共識為依據回答;
  • Elicit:用於構思想法和摘要論文的好工具;
  • Scite:提供詳細的真實引用清單;
  • Research Rabbit Rabbit:可以了解你的興趣並生成推薦閱讀的論文;
  • ChatPDF:能夠上傳論文並開始對其提問。

這些工具可能也造成論文的氾濫, 例如今年論文被退稿的數量超過一萬件,達到歷年最高峰。 這些狀況也進一步造成人們對 AI 工具的隱憂, 例如今年參與國會質詢的 OpenAI 執行長歐盟開始建置相關規範和 一些討論中的安全網, 不過也不是每個專家都同意, 例如 Meta 的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 而專家的看法分裂增加了政策制定的困難。

這又會帶到一個一直以來都存在的議題,AI 有意識嗎?他會脫離人類的控制嗎? 長期研究命題的教授也列出清單來提供我們指標來驗證這件事。

ChatGPT 帶來的 AI 潮流正影響著世界, 並且沒有趨緩的跡象,這邊簡單提幾個個人認為特殊的影響,但是要知道這真的只是冰山一角。

不過高運算,代表著高耗電高碳足跡, 除此之外愈來愈珍貴的水資源,亦是資料中心的主要耗材, 也因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商業數據中心丟入海中的國家。

AI 也有一些缺點。 自然雜誌列出了一些以 AI 發展科學的注意事項, 外國也有一家高級超商撤除效率過低的自動結帳功能

通訊、汽車、機器人

成熟的通訊技術,進一步造就了現代社會中發達的網際網路。

一篇有趣的極客公園文章,說明機器人是下一個劃時代產品, 愛范兒也有一篇針對汽車作業系統的討論和未來展望

這些無聲的變革,都是一塊一塊積木,讓機器學習的應用, 逐漸堆高到讓人難以預測的模糊未來,我想這也是科技進步的魅力吧。

科技

今年最大條的科技突破,我認為是印度成功登入月球南極
今年最大條的科技突破,我認為是印度成功登入月球南極
來源於:India’s Moon mission: four things Chandrayaan-3 has taught scientists

ScienceNews 的年度摘要年度十大青年科學家, 當然自然雜誌也有相關精選, 以下列出我認為今年重要或有趣的科學議題。

宇宙

印度成功登入月球南極ScienceNewsNature), 而且他們還把下一階段的突破訂在探索太陽

在這次探索中,成功找到月球的氧和硫, 該探索任務也在抵達後不久完成任務開始進入休眠期, 等待下一期的月球任務將之帶回。

早在 1969 年,人類就首次登上月球了,但是為什麼人類探索月球的進展會這麼緩慢呢? 因為這種探索任務的失敗率高達 50%, 在投資成本和風險如此高的情況下,勢必會面臨著很多挑戰。 當然,各國也信誓旦旦地想要成為下一個突破的國家, 其中日本還以玩具為發想 ,設計出相關的太空攝影機器人。

日本太空船已經著陸

於 2024 年著陸,但是跌倒了😂

跌倒的太空船仍然盡責地釋放玩具偵測器,並拍攝相關照片。
跌倒的太空船仍然盡責地釋放玩具偵測器,並拍攝相關照片。
來源於:Japan’s successful Moon landing was the most precise ever

只有數千歲的恆星雙胞胎。
只有數千歲的恆星雙胞胎。
來源於:The Year’s Most Spectacular Photos from the James Webb Telescope, Time

隨著去年偉伯望遠鏡(照片集)的發送, 越來越多早期的猜測都已經失準, 宇宙中有某些東西需要重新開始思考了, 中國也在今年啟用最新的天文望遠鏡天眼, 和全世界最大的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

歐幾里德天文望遠鏡在今年拍攝的螺旋星系照片。
歐幾里德天文望遠鏡在今年拍攝的螺旋星系照片。
來源於:These incredible images are the first from dark-energy telescope Euclid, Nature

以下是一些宇宙相關的議題和發現:

卡死的螺絲已經解開

已經於 2024 2月解開,完整取得裡面 121.6 克的內容物(雖然其中約 60 克在先前已經倒出)。

這個名叫 Bennu 的頑固容器讓科學家為了他設計一個專屬的螺絲起子。
這個名叫 Bennu 的頑固容器讓科學家為了他設計一個專屬的螺絲起子。
來源於:NASA’s OSIRIS-REx nabbed over 120 grams of space rocks from asteroid Bennu

量子

2023 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透過雷射科技產生阿秒等級的電磁坡脈衝,讓人類有能力觀察到量子短暫的特性
2023 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透過雷射科技產生阿秒等級的電磁坡脈衝,讓人類有能力觀察到量子短暫的特性
來源於: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23

未來的科技方向量子技術無疑是重中之重, 且大學正逐漸把相關人才匯入到企業中

一個技術如果只限縮在專業的博士生上,他將不可能成功。

— 於 IBM 工作的量子物理學家 Olivia Lanes

量子技術都是緩慢而堅實的,在讀相關教科書時,注意到隨著早期的爆發式發現(標準模式中的各個元素), 現代的量子理論都開始思考其內部本質和交互的影響,這些理論也變得非常抽象和困難。 在閱讀相關新聞時,其實很多內容看得不是很懂, 但是仍盡量整理出一些有趣或重要的突破,嘗試在困難與務實中間取得平衡。

綠能

綠能的發展影響著地球的氣候發展,看著越來越多相關的研究和落地,著實讓人感動。

能源開發相關:

都市設計相關:

人文

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突襲,進一步造成區域性戰爭。
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突襲,進一步造成區域性戰爭。
來源於:Israel-Hamas War: Timeline and key developments

這段落專注於列出認為重要的民生改變和事件。

最後談一下開源社群的動盪。 RedHat 的閉源政策, 讓以前辛苦貢獻於此的開發者感到被背叛。

平台是這樣消亡的: 首先,他們對使用者有用; 然後他們利用免費客戶來為他們付費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最後,他們利用這些付費客,為自己提供更多利益。

然後,他們就死了。

I'm Done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不只如此 HashiCorp 也是如此, 把旗下產品的開源合約轉成較為閉源的合約,以此來避免有人透過散佈其軟體到雲端賺錢。 阮一峰透過 ElasticSearch 的成功, 提出開源軟體也可以同時推出企業版本, 以此來賺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人公開 Google 內部的文件, 闡述開源社群才是 AI 的解方, 這是因為開源軟體有一個強大的優勢:可以快速擴增使用者人數。 社群上用的人越多,大家越能習慣它的使用方式,也就越可以在相關領域上制定利於公司的發展策略。

言論

以下放一些覺得感動或有趣的文章,算是一個不知道該放哪裡的合集。

總結

總結來說,2023 年是個很熱的一年,看得出人們正努力地糾正過去的共業。 生物上我認為最熱的主題仍然是基因工程,至於數位的當紅議題毫無疑問的是 AGI 和透過其發展出的研究。 科技方面,印度再一次躍上國際,讓大家看到他們的科技力,成為第一個登上月球南極的國家。

另外談一下自己對這篇的看法,今年首次透過一年來收集的素材整合成一篇文章, 個人認為內容很雜亂,會需要再想一下怎麼做可以幫助自己更好的整理一整年的新知。 Martin Kleppmann 的 2023 year in review, 我就覺得不錯,文中談談自己推廣的技術、工作際遇、家庭生活等等, 但是我個人又不太想把私生活公諸於世。

除此之外,也有一個倉儲整理了網上的 2023 回顧, 可以參考,但怎麼做更好呢?再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