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轉到

為什麼失敗會發生?

專案有成功就會有失敗,除了參考專案的成功,我們也能借鏡那些失敗專案的原因,以古鑑今。

Steven C. McConnell 在其經典研究 「Classic Mistakes Enumerated」 和在部落格中更新的新資訊中列出了幾個常見的失敗原因。

人的錯誤 流程錯誤 產品錯誤 技術失誤
積極性下降 過於樂觀的進度計劃 需求過度設計 「靈丹妙藥」綜合症
人員素質低下 風險管理不足 功能浮濫 高估新工具帶來的節省
問題員工失控 承包商違約 開發人員過度設計 專案中途更換工具
英雄主義作風 壓力下放棄計劃 拉鋸式協商 缺乏自動化機制管理原始碼
在專案後期臨時增加人手 浪費時間在模糊的初期階段 研究導向的工程 編寫糟糕透頂的代碼
吵雜擁擠的辦公室 前期需求不清楚 設計不合理 -
開發者與使用者的摩擦 品保的檢測不足 模糊的評估機制 -
不切實際的期望 缺乏管理機制 - -
缺乏有效的專案支援 過早或過於頻繁地收斂 - -
缺乏利害關係人的參與 計畫中漏了必要任務 - -
缺乏使用者回饋 延宕導致的後期追趕 - -
政治凌駕於實質之上 過多並行任務 - -
低估外包成本 低估全球化開發帶來的成本 - -
自顧自的期望 模糊的專案目標 - -
- 比起眼前的地形更相信地圖 - -

最終透過網路問卷的結果, 得出以下比例:

  • 過於樂觀的計劃: 77%
  • 不切實際的期望: 73%
  • 過多並行任務: 71%
  • 品保的檢測不足: 70%
  • 吵雜擁擠的辦公室:69%
  • 功能浮濫: 69%
  • 自顧自的期望: 68%
  • 風險管理不足: 68%
  • 模糊的評估機制: 65%
  • 計畫中漏了必要任務: 61%

帶給我們什麼啟發?

每次專案的開展或執行中,都可以反覆檢驗這個 checklist,確保自己不會掉入自己的思想牢籠, 正所謂思而不學則惘。